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9游会(中国区)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023-4588

NEWS

新闻资讯

热线电话:

400-023-4588
联系人:张生
传真:400-023-4588
手机:13588441115
邮箱:admin@fy-zr.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游工业园88号
当前位置: 9游会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MG体育网站建设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3-11-28 丨 浏览次数:

  MG体育目前来看,我国档案网站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主要存在“部级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企业档案馆”等形式。其中高校档案网站是现代化数字校园网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主要服务于高校内的特定工作,是“一个通过网络高校档案信息并提供利用服务的专业信息服务网站”,在高校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应用比较广泛。

  本文通过科学系统化的研究,以河北省三本及以上高校为调查对象,查阅各高校的校园网,并以是否建成档案馆(室)为标准进行分类和汇总;然后下载高校档案网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网站名称、域名、开通时间和网站入口等指标来描述网站的基本信息,重点从文件类型、一级栏目数量、互动平台、日均访问量、中英文版、艺术风格、检索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全面剖析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规模和水平较低的根源。本研究在分析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具体现状时,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图示的档案网站调查项目(图一)。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发现,2015年,河北省三本及以上高校共有57所,而建立了档案网站的高校仅有9所,占15.78%,其中有7所高校单建立了以“学校名称+档案馆(室)”命名的网站MG体育,其余2所高校的档案网站则设立在学校主页中的教辅单位中。可见,当前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规模和水平较低,从而制约河北省高校档案管理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迈进的步伐。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网站设计标准不完善、缺少用户需求分析和缺乏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得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呈现各自为政,质量参差不齐,档案网站综合水平落后于本校图书馆网站的局面,从而阻碍了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和优化,进而制约了河北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具体而言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具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档案网站与图书馆网站的发展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网站拥有比较多的用户,并且高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会得到高校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对于档案网站而言,受到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对象相对单一、合作部门较少的限制,使得很多时候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都没能获得高校各方面的资金、政策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也就很难获得较好的发展和应用。

  由于河北省一直以来也都没有设定相应的组织或者管理部门来对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进行督促和管理,也没有出台或者颁布相关的文件规定对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相关标准等进行明确,思想观念上还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认识也比较落后,再加上高校的不够重视,导致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质量存在很大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

  在进行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内容建设在整个网站建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对于河北省高校而言,档案网站的建设更多的是回馈校园网建设,是伴随着校园网一起建设起来的,在搭建高校档案网站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前期规划和分析,对用户的需求也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的比较简单、粗糙,实际应用起来也都不够方便,难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甚至出现模板化建设的情况。

  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还是需要非常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参与才能做好的,但是就目前河北省的情况来看,真正重视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并且还吸收复合型人才参与其中的情况少之又少,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档案网站的建设和推广应用,难以形成高校特色。

  首先,本研究从信息内容、功能与服务、组织形式三方面设置一级指标,并结合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的特点设置二级、三级指标,从而构建出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图二、三、四)。

  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挖掘影响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规模和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为河北省高校选择行之有效的档案网站建设路径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影响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规模和水平的因素(见图五)。

  由上图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之所以规模不大,水平较低,主要还是因为资金投入较少、缺少专业人才队伍以及高校领导的不够重视。这也是当前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现状的一种具体化表现。

  根据河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基本框架和目标等,这个过程中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或者地区档案网站建设的具体情况。

  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等进行域名的设计,这个过程也可以广泛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一方面是为了设计出最佳的域名,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根据前期设定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对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设定和综合评估,根据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进行网站的策划和实施,通过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参与,全面开展网站策划工作。

  根据网站建设的要求进行硬件设定和软件的选择,以保障高校档案网站的顺利建设,这其中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社会赞助或者学校扶持等形式招揽资金。

  根据前期研究的结果,进行具体化的页面开发和模板制作,基本完成档案网站的建设。

  对高校档案网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核查,并对整个网站系统进行模拟测试,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河北省各高校要针对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影响档案网站建设的因素做出促进档案网站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具体应从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网站设计标准、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明确用户需求和集聚网络专业型人才等方面来推进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之所以不容乐观,主要还是因为资金投入不够,对此,河北省高校完全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一定的资金划拨,或者让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支持,也或者可以通过社会募集等形式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寻求资金支持。

  针对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设计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本研究已经对具体的技术指标等进行了明确,后期的档案网站也可以参考此指标进行设计,具体化的流程和模型步骤等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阐述。

  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在具体应用时发现,很多档案网站都是很难进行信息检索的,因此在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时候不够方便,也比较耽误时间,引进和加入信息检索功能非常必要。

  在进行高校档案网站建设前期,完全可以广泛的征集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智慧,统计分析所有的用户需求,进而进行具体化的设计,这对后期的档案网站应用意义重大,也会使得网站建设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是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的理想终极目标,是档案网站进行内容优化、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1]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对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设进行尝试,并取得相关成果。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档案局于2011年对原来的“河南档案信息网”进行了改版,遵循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按照省、地市、县区三级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模式,建立了以省级档案网站为中心站点,市级档案网站为骨干站点,县区档案网站为基层站点的网络集群系统。2012年,向乡镇及县直机关扩展。截至2012年6月,建立并开通省、市、县(区)、乡(镇)、县直机关站点476个。[2]

  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设是省档案局贯彻落实《河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具体体现,是在借鉴兄弟省市建设经验,结合本省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全新尝试,因此,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设在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特色。

  1.1 统一的规划设计,实现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档案网站集群是由一定区域内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呈送的相互关联的档案网站集合而成。目前,我国大多数省级层面的档案网站集群系统主要是应用网站集群技术,构建一个软件平台,将相互独立的网站实现互联互通。这些相互独立的网站在域名定义、网站名称、服务内容、类目设置、服务方式、检索功能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难以实现规范性和标准化。其中,湖北档案网站集群系统作为我国省级层面的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在规范性和标准化建设尝试中是较为成功的一例。它克服了重复投资、各自为政的现象,保证了本省范围内主要功能模块与基本结构的统一。[3]即便如此,其在网站名称、域名定义、类目设置、检索功能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如,关于局馆信息的栏目设置,湖北档案信息网称之为“局馆概况”(一级类目)、武汉市档案网称之为“机构概况”(二级类目)、武汉市洪山区档案局称之为“机构设置”(一级类目)。

  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则是一种创新,其遵循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按照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模式建立;各级站点的规划布局、栏目设置等均由省档案局统一设计和管理,实现了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比如,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下的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站点的页面布局、色调配置基本一致;每一级站点下的类目设置完全一致,即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站点分别采用相同的类目;不同级别站点下的类目设置又存在着差异性,即针对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档案机构各自的实际,设置不同的类目;四级站点均以“×××档案信息网”命名。

  1.2 强大的网站导航系统。导航系统主要考察是否在网站首页明显位置设立网站地图,以便于用户了解网站布局及主要内容,快速查询相关信息。当前,我国档案网站的导航系统大多通过在网站页面底端或最上方设置“网站地图”栏目来实现,但用户不易发现该栏目,而且还需通过点击“网站地图”才能获取信息。而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的导航系统兼有全站式导航和局域式导航,直观而便捷。其每个页面上方都设置了“政务”、“资讯”、“互动”、“档案文件查询”四个一级类目,下方直接显示与其相对应的若干个二级类目。这也意味着,用户无论在哪一层级页面,都能快速地了解网站的主要内容,并查询所需信息。

  1.3 全新的建设模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大多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建设模式。以湖北档案集群系统为例,各级档案部门独立承担各自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和管理,并负责本辖区内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湖北省档案局只对网站建设进行业务指导,以及负责全省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由河南省档案局按照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模式,构建由省级、地市、县区、乡镇四级站点组成的网络集群系统。地方档案部门只需通过本地终端向位于河南省档案集群中的各自站点信息内容即可,不需要承担建设、管理和维护更新费用。目前,这种建设模式在我国档案界尚属首例,是河南省档案界的一种创新。其为省内无力建造、运营网站的档案部门提供了一个完全免费的公共电子政务平台,也为已经建立网站的档案局馆提供了另一个公共电子政务平台。[4]这种模式会促使部分机构放弃原先独立建设网站的计划,将之前准备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他领域,进而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程,达到提升网站集约化服务水平的目的,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由于此种建设模式遵循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按照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统一管理的模式构建,需要在建设的初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后期的管理、维护更新投入的资源量就比较少。如果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建设模式,由各级档案机构独立建设,按每个网站3万元经费计算,全省已覆盖476个站点,经费总计可能达1400多万元,加上后期的管理、维护费用,会远远超出河南省档案局现有建设模式所需的费用。

  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作为河南省档案界的一种大胆尝试,展示出众多的优点和特色。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资源不够丰富。①类目设置不合理,导致信息资源短缺。网站一般通过类目设置来反映它的主要内容。当前,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各级站点设置了“政务”、“资讯”、“互动”、“档案文件查询”四个一级类目,及若干二级类目,基本覆盖了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但作为档案网站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编研成果、特色档案却鲜有体现。比如,省级站点、地市级站点、乡镇级站点均未设置“特色档案”栏目,只有县区级站点设置了“本地特色”栏目,用于展示特色档案。即便如此,很多县区级站点的“本地特色”栏目仍为空白;四级站点均未设置“编研成果”栏目,只有“中原经济区”、“档案书林(省级站点)”、“大事记(县区级站点)”等栏目略有体现。②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由省、地市、县区、乡镇四级站点构成,其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各级站点协作完成。而部分单位对信息资源建设不够重视,导致相应站点出现栏目空白,甚至整个页面空白的现象。以郑州市下属县区为例,在12个县区中,除了新郑、新密外,其余县区均出现栏目空白现象。③数据库资源建设亟须加强。截至2013年8月10日,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立了“明清档案”、“民国档案”(126272条目录信息)、“革命历史档案”(60744条目录信息)、“‘建国’后案卷文件目录”(18631条目录信息)、“‘建国’后文件目录”(239236条目录信息)、“现行文件中心”(26587条)、“音频档案”、“视频档案”、“图像”等数据库,共计47万余条目录信息。其中,“图像”、“明清档案”、“音频”、“视频”等数据库无任何内容。作为一个省级层面的网站集群系统,仅有47万余条目录信息;而青岛数字档案馆开放档案目录信息达到371736条,现行文件目录与全文信息达到5840条。[5]

  此外,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未将“特色档案”、“编研成果”、“专题档案数据库”纳入数据库建设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信息资源的匮乏。

  2.2 页面美观性不足,且趋于雷同。一般来说,色彩搭配协调、图文并茂、浏览方便、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网站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容易引起浏览者的兴趣。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注重将页面色彩设计、图文搭配运用到网站建设中,但美观性略显不足。具体来说,每级站点首页标题栏左侧是该站点在河南板块图上的地理区位示意图,中央是站点名称(×××档案信息网),右侧是该站点所在地著名建筑物的图片,这既形象地反映出该站点的地理位置,又彰显出本地特色。但除了首页的“动态信息”、“珍品展示”栏目将图文结合起来外,其余多为文字描述(字体为宋体、黑色、小四),每个栏目至少承载七条目录信息,这种布局看起来过于紧凑,造成图文并茂在页面所占比例较小,重点内容不突出,美观性不足,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同时,由于采取了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的模式,造成每个站点的页面布局、色调搭配相近,加上代表各地的特色档案资源较少,使页面趋于雷同,缺乏地方特色。

  2.3 检索功能仍需完善。档案检索是档案信息服务实现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档案网站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检索功能强大。具体来说,“现行文件中心”采用检索窗样式,提供了简单检索和复合检索;“数字档案馆”采用浏览检索相结合样式。此样式综合了数据库检索的抽象性和目录分类浏览的直观性。其向用户提供多种检索途径(题名、责任者、档号等),并根据用户的兴趣、知识和经验等提供不同的检索界面(如,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等);检索结果还可进行正序或逆序排列。即便如此,其依然存在着问题。①缺乏检索辅信息。用户要快速、准确查询到所需信息,既需要了解档案专业术语(如,档号、全宗号、主题词、责任者等),也需要掌握检索工具的相应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用户都能掌握这些知识,他们需要一些辅、介绍性信息,以帮助查询。然而,所有的检索窗口均未提供检索辅信息,这极易造成用户利用信息的障碍。②“数字档案馆”无法进行全文检索。全文检索是衡量档案馆利用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现行文件中心”已经实现了现行文件的目录与全文检索,但“数字档案馆”只能提供目录检索。这就意味着,用户通过网站查询到的只有档案目录信息,若需要查阅原文,就必须亲自到档案馆才行。

  2.4 链接功能不够健全。链接功能主要考察是否跟国内外、省市级档案网站以及政府、传媒等网站链接。目前,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的四级站点都有上下级超链接,从上向下形成树状结构,基本实现省内各级站点的相互链接;通过设置二级类目“档案界论坛”、“档案界”栏目,实现与档案界网站的链接;页面最下方的“全国档案网站”实现了与国内档案网的链接;通过“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链接”,实现与国家、省级政府部门现行文件中心的链接,达到了丰富网站内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网站吸引力的目的。但链接范围不够广泛,河南省档案网站集群系统未与国外档案网站、国内主要高校的档案网站、国内其他知名档案网站(如,中国档案咨询网、中国档案网)、国内主要媒体网站进行链接。而且其提供的链接服务,从本质上看只是链接到相应的网址,仍没有实现在线档案资源的共享与跨库检索。

  3.1 丰富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数据库建设。河南省档案局应优化类目设置,对内容重复的类目进行整合,删除不需要的类目,并添加“特色档案”、“编研成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栏目;对原有的“明清”、“民国”、“革命历史”、“‘建国’后已开放档案”等档案目录数据库进行完善,并逐步推进全文数据库、“图像”、“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建设;可依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开展“特色档案”、“编研成果”、“专题档案”等数据库建设;各级档案局馆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按照站点所提供的类目,积极添加相关信息,避免出现页面空白现象。

  3.2 提供人性化的检索服务。①完善辅、介绍性信息。可在河南省数字档案馆首页设置专栏,简要介绍档案专业术语,如,档号、全宗、主题词等,并对历史档案全宗信息详细说明;可在检索页面提供辅信息,以帮助用户进行信息检索。如,检索工具如何使用、怎样输入才能找到信息,在哪里能检索到更多信息,等等。②有计划开展档案全文检索服务。在积极开展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可依据不同档案的价值、利用频度,将价值高、利用频繁的档案率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展档案全文检索、浏览、下载服务。

  3.3 优化页面布局,增强网站的美观性。可通过适当调整首页二级类目的数量、页面结构,增加目录信息之间的行距,以避免页面过于紧凑,比如,地市级站点的“局馆概况”、“政策法规”、“档案征集”、“档案馆服务指南”四个二级类目,从左到右依次排开,这样看起来过于紧凑,易造成视觉疲劳,可将一排四个二级类目,改成一排三个二级类目,即从左到右依次为“局馆概况”、“政策法规”、“档案征集”三个二级类目;同时,将每个二级类目的目录信息调整为六条,既避免了页面过于紧凑,又可适当增加字体大小,这有助于缓解用户的视觉疲劳;适当增加新闻图片的大小,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增强页面美观性,如,增加地市级站点的“档案新闻”栏目的动态图片占用空间,设置“视频点播”栏目;通过设置“特色档案”栏目,以突出本地特色,避免页面过于雷同。总之,需要将色彩搭配、图文并茂、多媒体手段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页面的美观性。

  3.4 完善网站的链接功能。①扩大网站链接范围。在页面下方依次设置“国内档案网站”、“高校档案网站”、“国外档案网站”、“其他档案网站”、“政府部门网站”、“国内媒体网站”六个链接窗口。国内档案网站主要包括国家档案局网站、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网站建设较为成功的省级、市级档案网站;“高校档案网站”主要包括国内知名高校的档案网站,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外档案网站主要包括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门户网站、美国NARA网站、英国PRO网站、澳大利亚NAA网站、加拿大LAC网站、新加坡NAC网站等;其他档案网站主要包括档案界、中国档案网、中国档案咨询网、档案在线等网站;政府部门网站主要包括国务院、各省级政府部门网站;“国内媒体网站”主要包括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②完善数据库检索界面的链接设置。目前,“现行文件中心”实现与国家、省级政府部门现行文件中心的链接,用户可通过链接,查询相关部门的现行文件信息。而“数字档案馆”的检索界面下方未设置相关链接窗口;可在检索界面下方设置“国内档案查询系统”,实现与各省市开放档案查询系统的网址链接,提高网站服务能力,如,“广东省档案查询系统”[6]、“浙江省档案查询系统”[7]。此外,还可按照全国地域划分,将链接窗口划分为四个部分,自左向右依次排开,如,将“国内档案查询系统”划分为“东部地区档案查询系统”、“中部地区档案查询系统”、“西部地区档案查询系统”、“港澳台地区档案查询系统”,以达到优化检索界面、提高页面美观性的目的。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东、中、西部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结果的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6。

  [1][3]张娟,吴建华.档案网站集群系统建设问题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3):12~15.

  [2][4]梁慧卿.电子政务下档案集成网站建设研究——以河南省档案信息网为例[J].档案管理,2012(5):35~36.

  我国档案网站建设起步比较晚,虽在网站的内容、功能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网站建设水平,需要分析网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设档案网站的目的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相关的检索服务,我国的档案网站虽然起步得比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全国已有多个档案网站,涵盖了大量信息。但是从网站的利用率来看,有些网站的日访问量能达到上千人次,而有些却很少,只有上百人访问,网站利用不均衡。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网站的协调发展。

  有些档案网站在规划前期根本就没有树立明确的服务理念,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栏目划分混乱,栏目内容与形式的设置过于简单呆板,这是多数档案网站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栏目的信息覆盖面不够广,用户可以查询的信息有限;此外,网站链接太少。而我国档案网站的链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在链接少的情况下,对档案网站的发展非常不利Ⅲ。

  我国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最大的缺陷是实质内容少,提供的信息资源数据不多,满足不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档案网站中的多数信息都是关于党务政务的,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很少。且信息资源的重复率极高,导致难以检索到需要的数据。此外,多数档案网站长期得不到维护,信息更新慢,网站上的信息老旧,甚至有些网站几年都没有更新过信息。部分虽有信息更新,但不够详细,导致访问者搜索不到最新以及详细的资料。

  与发达国家的档案网站建设相比,我国则较为落后。首先,从检索工具来看,大多数网站至今都没有检索工具,有也是单一且不到位的,检索功能更是无稽之谈;其次,检索深度不够,一般仅提供一次信息的检索。最后,检索数据类型过于单一,检索结果主要是以文本信息存在,没有提供多媒体信息。据统计直至2012年为止,全国只有三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占比仅达9%。此外异地调档难度大,访问者在异地进行检索,所获取的信息达不到文件级。

  档案网站的利用率与其建设水平有密切关系,与其他网站类似,要提高利用率,须先提高建设水平。在具体的档案网站建设中,工作人员需充分重视档案模块的规划,不仅档案模块要有自己的特色,且档案模块要简洁明了,这样使用起来才更方便。同时需重视网站多功能服务的建设,在当前的基础上设计更多的功能服务,为访问者提供便利。检索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关于这方面的建设,有关人员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设立多级检索功能。只有摒弃单一的检索功能,才能使访问者在检索的过程中找到所需资料。另外,还需要适当增加网站链接,使档案网站具有一套完善的链接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人才是进行档案网站建设的基础,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才能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各项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制定一套完善的招聘计划,将具有网页策划以及制作的优秀人才招进来是必要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关键词】 预设计 微小站 家集客 建设流程 基础资源建设 资源预分配方案

  近年信息化飞速发展,底层传送网的建设须不断提高时效性、精细化、网络利用率。而传统的建设模式中,存在着业务接入效率低、重复建设率高、业务与资源不匹配等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预设计的城域传送网建设模式,及相应建设流程,该建设模式输出基础资源建设规划、业务点资源预分配方案,并通过案例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城域传送网的传统建设模式为,首先总体设计,初步预估业务需求,总体规划基础资源;然后同步建设基础资源及业务需求点。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需求点建设时,建设目光限于单点,缺乏总体方案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且单点方案设计需考虑组网等较多因素,业务接入效率不高。

  2、基础资源建设时,对复杂的业务预估不够精细全面,资源建设不能紧贴业务发展,容易造成资源不均,且建设缺乏重点方向,难以全面支持市场发展。

  从接入层业务需求(无线、家宽、集团专线等)出发,整理分析现有传输网络资源,接入/主干管道、配线/主干光缆、GPON、PTN、OTN等,通过对每个业务需求点预设计分配网络资源,推导基础资源缺口及其建设需求;同时可输出各业务需求点的资源预分配方案。

  汇总业务需求部门对区域内的业务发展预估。整理分析区域内的接入/配线/主干光缆、接入/主干管道、分纤点、汇聚机房、GPON、PTN、OTN等资源可用情况。业务需求与资源情况相结合,整理分析现网资源满足程度。

  根据现网情况及网络发展规划,制定基站、集团专线、家客固定宽带、OTT业务的业务带宽测算模型:

  以光交箱为引入点,避免割接主干/配线户以下家庭小区就近接入盒式OLT,适度接入汇聚框式OLT;适度部署OLT下沉,对覆盖用户数超过1000户的家庭小区才考虑下沉OLT 。

  统一规划信源站、预留纤芯、站点资源。选取有富余纤芯资源的站点,纳入拉远信源站,以满足未来微站需求,且可盘活接入缆空余纤芯,提高光缆利用率。

  一体化微站优先采用点对点、就近接入信源站PTN光口的拉远方式,避免占用配线芯接入缆的基站优先纳入BBU POOL清单,在BBU POOL中就近接入匹配合适信源站,优选割接接入缆存量纤芯;

  如周边微站数量较多,采用改造方案,从附近光交箱布放出局缆至周边信源站,光交箱收拢各微站业务至该信源站。

  分析业务需求,整理影响业务接入的建设项目清单,提供给工程建设部门,优先推动建设和投产。

  1级:传输资源已到位,或本年度基础网络工程建设完成后可满足接入需求。建议市场优先拓展。

  模型2:通过光交箱跳纤:布放至光交箱、经出局光缆直接上联基站;或布放至光交箱、经配线缆、出局光缆跳纤上联基站;

  将预设计方案归档共享,辅助现场设计人员,查询网络资源、已预分配的站点资源,从而快速准确制定详细接入方案,压缩组网方案制定审核环节的耗时。

  对家集客业务,同时将分级方案反馈给市场部门,其可根据建设部门的意见按轻重缓急发展业务。以此形成“市场-工程-市场”的闭环,增强工程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性。

  某省会城市CBD区域面积约2.8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汇聚机房5个,30台OLT。

  其中,现有2个汇聚OTN环,共3个OTN节点:现有30台OLT设备,其中机架式OLT设备1台,盒式OLT设备29台:统计各OLT使用情况,OLT名称,盒式/机架式,PON口数,PON利用率等。

  现网业务现状为:基站387个,家客0.29万,集客1148条。业务需求部门对该区域可预期的业务发展预估2017年需求:基站7个,家客4.42万,集客308条。

  该区域目前有2个80*10GE汇聚OTN环,均为2个机楼加上6个汇聚节点组环,波道容量共2*10*10GE,可满足业务需求。且后期可将10GE OTN环升级为100GE波道,无需规划新建。

  (2)机房。根据机房规划原则,该区域汇聚机房设置标准为4个,现网已有汇聚机房5个,并且在建一个替代机房,可满足业务需求,无需新建。

  (3)OLT。业务预分配设计后,需扩容PON口489个,需求精细化,同时PON口利用率优化,资源分配更合理。(如OLT:XHY综合接入间-OLT001-HW-MA5608T,新增2个PON口,利用率53.13%提升至59.38%)

  (4)线路。主干管道可满足业务需求;规划新建主干光缆4条、配线资源预分配方案输出

  根据预设计原则,对家集客业务进行光缆路由、纤芯、光交箱、PON口资源等预分配设计:

  常规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使用户外装置和高压配电装置,一般多使用W12-35户外多油断路器。常规的10kV高压配电装置主要是使用ZN-10户内高压线少油断路器、GG-IA(F)高压开关柜,采用户内装置。一般情况下,多选择PK型控制屏和继电保护屏,并使用电磁式继电器进行继电保护。常规的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设备效率低、损耗高、投资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过多、结构不合理和设备落后等。从设计水准方面考虑,传统的设计方案比较落后,特别是二次设备和一次开关的选型仍然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尽管如此,因为传统的设计方案在检修、维护、运行和安装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运行比较稳定,所以,在我国一些偏远乡镇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设计方案。1.2具有特殊防污防尘要求的设计方案

  一些35kV变电站承担着为大型化工企业和钢铁厂提供电力的任务,变电站的负荷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该设计方案对防污防尘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提高户外装置的防污防尘性能。与常规的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相比,该设计方案对于设备有更高的要求,相应地扩大了设备的投资规模,而土地占有面积则有所减少。

  经济节约型设计方案主要用于简易应急变电站,其具有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和投资规模小的特点。在我国农网改造工程中,该设计方案被广泛使用。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供电需求,还要在征地、布置和设计方面留下扩容技改的余地。现阶段,我国的贫困山区、偏远乡镇大多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的用电需求。

  与常规的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相比,该设计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设备的保护和控制,由计算机采集和加工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参数,并向运行人员反馈,而运行人员也可以实时控制电力系统。如果电力系统出现故障,还可以利用CPU发挥一定的保护功能,并将短路故障前后的参数打印出来。利用计算机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自检能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运行维护便利、投资规模小和占地面积小。在电源、信号、测量和控制等装置上使用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整定精度和较强的通用性,运动速度快、动作离散值小、保护功能完善。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方案的使用效果良好。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计方案在10kV及以下变电站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已经成为了电网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优化35kV变电站设计也可以实现35kV变电站无人值班。在优化过程中,主要是使用远动RTU和调度自动化系统,或者使用装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35kV变电站的无人值班。在该方案中,最好几个35kV变电站能够同时使用远动装置来实现无人值班。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投资规模小、占地面积少。由于无需建设生活设施,无人值班的35kV变电站布局更加紧凑,控制室的面积减小,有利于节约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因此,35kV无人值班变电站是电网自动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电力网中的一个重要电压等级,35kV电压在我国的供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县级电网必然还要长期使用35kV变电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新型设备不断涌现,电力设备等相关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优化35kV变电站的设计方案,使其更加清晰、简单,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可靠性,能够尽量减少生活办公设施和生产设施建筑物的土建面积。与此同时,还要限制工程造价,达到节约造价、节约土地的目的。因此,35kV变电站的设计要逐步向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在优化35kV变电站设计时,要考虑到将来是否需要升压扩建,能否与调度自动化有效配合;要综合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备品备件的购置条件、维护抢修的技术力量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供电能力、工程特点、环境条件、用电容量和负荷性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满足35kV变电站升压扩容的要求,为其后续发展留有余地。

  档案处的门户网站是隶属于院门户网站的子站,是档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此外还承担展示宣传的功能,因此在这个建设中考虑了以下原则。

  (1) 优先性原则:用户的需求是网站建设中必须优先满足的条件,无法找到或者无法迅速方便的找到需要的信息,再好网站建设都是没有意义的。网站的建设要符合用户浏览习惯,并且要考虑大多数用户的连线)实用性原则:网站设计制作要方便实用,既要引导用户清晰快捷的查询到所需信息,同时又要做到网站的维护简单方便,网站的结构层次清晰,并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来建设网站。此外,作为企业门户网站的用户,可能并不是都能熟练的使用网络,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要求任何一个功能都要简单,好用。

  (3)扩展性原则:网站的建设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考虑网站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处的位置,要尽可能地将网站建设成便于扩展的,能与院内其他信息化工作兼容的。采用的开发技术不仅要满足现在的应用需求,而且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今后的升级、扩展工作。

  (4)安全、稳定性原则:门户网站,作为对外的网上形象窗口和交流平台,要格外重视站点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对外信息的和对内信息的处理都应该设置不同的权限,采用权限控制、虚拟主机服务器等安全措施等,从而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行。

  (5)交互性原则:门户网站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交流,通过网站设置的有关模块,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对网站模块设置的反馈等等。

  广大用户对目前网站的现状很不满意,认为其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档案处门户网站数据缺乏标准化、信息交流不畅,有价值资料无法充分利用;界面比较单一,缺乏指引导向标志;后台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使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信息;由于没有有效整合,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发挥档案信息整体优势,不能实现一门式检索。

  档案信息门户网站将挂接到华东电力设计院的内部门户网站上,面向全体企业员工开放。要求网站设计符合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信息丰富,界面生动,操作简便。支持一般文档,图片,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方式,动态展示各种信息,开放档案查询检索,网上预约档案借阅申请等功能。使用户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性化信息。

  档案处的门户网站的使用用户基本上可以细分为普通设计人员和档案内部人员,门户网站中的不同模块就是分别针对普通设计人员和档案内部人员。

  首页主要承担着树立部门形象的作用,利用一系列与部门形象、服务有关的图像、文字信息,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向浏览者展示一种形象、一个氛围,从而吸引用户进入浏览。

  网站的首页的另一个作用是向用户展示网站的框架,引导用户查询所需信息内容。

  首页由网站名称、网站LOGO、一级类目索引MG体育、主内容区和次内容区等构成。网站首页安排遵循突出重点、平衡协调的原则,将一级类目索引等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显眼,最突出的位置,然后再考虑主内容区和次内容区的位置排放。用户在一级类目索引区,即可清晰看清整个网站的基本构架,按图索骥,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在醒目的主内容区,放置了最新通知栏目,向用户在第一时间传达档案处的相关通知信息。在相对次要区域放置新到图书资料标准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在服务指南的二级类目中,有档案应用软件安装指导和档案处归口办理等两部分内容。在档案软件安装指导中会提供档案处负责管理的有关应用软件的客户端的下载程序、安装和使用说明等。在档案处归口管理中介绍有关档案处负责归口办理的工作的流程,手续等等,让用户提前知晓相关的信息内容,提高办事效率。

  网站的管理制度模块为档案内部人员提供了一个查阅各种现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平台。

  档案处管理范围包括档案,图书,资料等,涉及面广而杂,执行的标准纷繁复杂,既有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标准,制度,也有企业内部的控制质量文件和企业标准。利用网站上管理制度这一模块,将相关的管理办法,规定,质量文件等按照档案类型相对集中,用户在进入科技档案、电子档案、科技图书等二级类目下,可以直接查阅相对应的由集团公司的管理办法或由院的质量控制文件和企业标准。这样有效的整合了各类管理制度,提供统一的平台,既方便有效版本的的控制管理,同时也减少了原先对纸质版本的依赖。

  表格下载,提供了用户诸如原始文件归档的备考表,归档目录,消防送审光盘制作等表格的下载。

  档案查询是档案网站的重点,网站内的档案图书资料信息是档案网站建设的核心,用户登录档案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档案信息。

  档案处的网页是挂接到华东电力设计院的内部网站平台上,用户可在企业网首页上“一站式”登录后,档案处网站会根据由企业网传递过来的登录用户的个人信息,依据其专业,职务等个人信息开放不同的档案类型。 档案查询中将可供查阅的档案细分为工程档案,数字图书馆,文书档案,标准规程规范,报刊杂志,荣誉档案等多种类目,内容涵盖档案处全部管理的档类。用户在进入档案信息查询后,选择档案类型,进行该档案类型的档案的数据条目或者电子文件的查阅。

  网站提供分类树形检索和模糊检索两种方式。两种检索方式针对不同的用户。树形目录结构可以强有力表现层次关系。初始显示时只显示根节点,在点击根节点后显示下一级目录,每个节点在建立后都就有相同的功能。如在工程档案类型下,有发电工程,送电工程等子节点,按照从上至下进行逐层展开,该检索方式适用对档案数据库结构较为熟悉的检索者,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父节点查询子节点,检索结果明确。 模糊检索,类似于Goolge的检索方式,将符合检索条件的检索结果显示出来。对于不熟悉档案数据库结构的检索者,较为适合,但是检索的范围比较大,结果不明确。也可以将两种检索方式组合使用。

  在检索到相应的数据条目后,可实现档案实物网上预约借阅。查询系统除了各种档案提供查询外,还提供了用户的档案借阅信息,提示用户及时归还。

  网络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交互性,利用在网站上设置留言板等,就可以有效地迅速地得到大量用户对于档案工作和网站建设的反馈和建议,及时掌握用户的需求。

  网站的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有对网站的内容及时更新,对网站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访问量较高的页面置于显著位置,方便用户使用,及时将有关的用户的留言反收集整理。

  档案网站栏目设置应做到合理科学,栏目间分类标准要科学明确,不容易引起歧义,同时栏目名称要与提供内容要一致。页面设置简单美观,在设计页面时需考虑到页面文件的大小,传输速率,客户端的软硬件条件,网络状况。

  此外,要避免弹出式窗口。有些网站喜欢利用弹出式窗口向用户提供公告或者重要信息。出于防范间谍软件、恶意网站等多种因素考虑,相当多的用户在网络浏览器上安装了阻止弹出窗口的软件或者换用了不支持弹出窗口的浏览器。这些用户往往是看不到弹出窗口的,也因此不能通过弹出窗口获取信息。弹出窗口往往会事倍功半。

  计算机病毒、黑客的入侵,系统的缺陷漏洞,以及档案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对信息网络整体安全的防范意识薄弱和防范能力不足,违规操作,管理不善,都直接威胁着档案网站的安全,危害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建立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十分重要,面对档案网站中的安全问题,应当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诸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技术层面上,应采用备份、加密、只读、防火墙、身份验证、内外网物理隔离等安全技术措施,选择并使用安全性高的数据库产品,以防范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安全管理上应建立严密可靠的信息制度,确保信息“上网不,不上网”。完善并执行档案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切实从内部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网站安全。

  1 南方电网五省区110 kV变电站标准设计要求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110~500 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标准化设计及典型造价有效的指导了南方电网公司110~500 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了报告编制内容,加强110~500 kV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确保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MG体育。

  除了110~500 kV输变电项目相应的规范文件外,作为配电网设计的指导要求,还应当遵循以下两个主要的设计规范文件:①35~110 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 218-2005);②35 kV~220 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

  在《110~500 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110 kV变电站在总体布置上,必须要实现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实现变电站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首先是在建筑风格上,总体体现工业性产品或设施的特点,提倡工艺简洁、施工方便、线条流畅,与环境协调,遵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典型设计总体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变电站建设一直采用的是非标准化设计,不同的电力设计院采用的是不同的土建布置和建筑设计方案,最终导致外立面形态各异、建筑设计颜色及构造与变电站周边建筑环境不协调,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的110 kV变电站建设,还有部分位于旅游风景区的110 kV变电站建设,常常成为破坏周围环境的制约性因素。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变电站站址选择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110 kV变电站选址应当进行现场踏勘。依据系统部、变电一次、变电二次、地质勘察等不同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汇总当地的土地、住房建设、建管单位、林业、农业、规划等政府部门的意见,土建设计人员会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初步确定几个变电站选址方案。在进行现场踏勘之后,就要对几个站址方案进行比选。在进行方案比选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必须要明确有无不良地质情况,比如地下溶洞、滑坡、坍塌等情况,特别是部分古滑坡,由于其隐蔽性较强,所以较难发现,一旦站址确认,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进行变电站站址地质处理,增加了变电站造价。②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在进行变电站站址比较选择以及站址备选方案上报时,为了避免出现单一站址的情况,需要进行多重考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设计单位为了节省前期工作成本以及勘察费用,只选择一个方案进行上报。最终出现站址征地等疑难问题时,则必须挪移站址,造成费用增加的情况。

  总平面布置附图要详细说明站址具置及地貌、站址用地性质及有关批文办理情况、总平面布置方案、参与何种典设方案、围墙内用地面积及总用地面积、总平面布置情况、进站道路方案、大件运输方案、站址场地自然高程、场地设计标高,100/50年一遇洪水位,是否受内涝影响。站区设计要包含土方平衡情况、边坡处理、排水设施。建筑布置要点要列明主要建筑及相应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竖向布置要说明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户外设备构支架结构。此外还要包含地基处理方案、供水水源方案、排水方案、消防设施布置方案、通风方式等。

  针对当地气候环境以及防风及抗腐蚀要求进行建筑材料的优化选择,并采取抗风抗腐蚀建筑结构,并在地质勘察时增加对水质分析的要求。鉴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牢固性和耐久性的特点,一直以来变电站建设都选用混凝土作为变电站土建的主要建筑材料,并且土建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标准化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使用更为熟悉。但是在沿海环境,特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以及海南电网公司,这三个省网公司所属的大气环境气候为海洋以及热带气候,大气环境因素对于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破坏作用更为严酷。而在贵州以及云南两个省网公司管辖区域,110 kV变电站建设的土建部分材料选择及设置对于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相对考虑较少。部分变电站设计未考虑相应的防腐要求,没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特性来选择建筑材料,一味的使用混凝土材料,许多地区的变电建筑出现了混凝土开裂、钢筋被当地水土腐蚀,发生锈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标准化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中,增加了关于地质勘察中对水质分析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地质勘察时,需要进行地下水抽取以及水质分析,并检测水质及土壤的腐蚀性,出具相应的土质及水质分析报告,以备变电站土建设计人员进行参考。根据技术需要,地质勘察单位需要委托专门的水质监测站对水源水、饮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则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基础防腐等级,而水源的水质、水量情况则影响变电站用水条件,涉及到变电站将来的生活以及生产用水是否可以使用井水或者当地用水,或者必须另外接入自来水源等。在进行110 kV变电站的总平布置优化及建筑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当地的特殊气候环境和水质情况,除运用标准化设计意外还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诸如土质、气候、湿度、环境pH值等,采用多层次防腐基础设计,比如设置沥青层隔离层、使用抗硫酸盐水泥等措施。

  变电站总平优化设计要与当地社会环境因素相结合,与变电站周围建筑群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不应给给周边居民活动带来安全隐患。传统的110 kV变电站大多建在一些无人居住的市外郊区,但是随着区域内用电负荷的增加,110 kV变电站正在逐步向着城市中人员居住密集的地区迁移。这样110 kV变电站选址则必须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及周边区域的人员及居民安全。特备是在人流量较大、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区,110 kV变电站的间隔出线以及路径走廊设置都对于当地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110 kV变电站标准化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中,增加了关于安全距离及反措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地质勘察及总平布置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对于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居民区的影响。在110 kV变电站的建设区域内,要注意变电站内部建筑的平面布置,使得变电站建筑布置要满足与居民楼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满足消防安全的规范要去。在进行平面布置和设计时,需要设置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加高围墙避免居民攀爬等情况出现,从而给变电站安全运行以及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比如说,一般变电站可以允许变压器布置离建筑墙5 m,但是如果必须这样进行变压器布置时,要将墙外的设备增高3 m,在墙外的两侧各3 m的范围内,不能开设门窗或者面积较大的洞口,以避免安全问题。

  部分改建或者扩建的110 kV变电站,在进行间隔扩建时候如果电缆的防火处理不足就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部分原先处于郊区的110 kV变电站逐渐变成了居民区,而相应的架空线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变更为电缆。但是部分改造项目的电缆防火处理不足。因此在最新的变电站电缆设计上,增加了防火处理的要求。在110 kV变电站总平面优化时内还可以使用防火隔板、喷涂防火涂料、耐火三角等方法对电缆进行相应的防火和阻燃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缆发热造成的安全事故。

  总而言之,选择合理的110 kV总平布置优化方案,可以合理110 kV变电站的投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电力设计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当地地质勘察的对应措施。

  [2] 谭一可.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性分析方法[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

  [3] 王辉强.城区110 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9).

  传统的电网项目建设侧重经济性目标,主要考虑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1],缺乏考虑对电网安全性的影响。而安全性是电网运行的根本,良好的安全性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根据电网安全性进行电网项目建设排序,保障其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十分关心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对电网建设排序进行一定的研究,主要着重电网投资效益[2],其注重项目建设的经济性,而电网建设项目排序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所涉及和影响的因素很多,这样会导致方案在其它方面的适应性不强[3]。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一种考虑电网安全性决策的电网建设优化方法。首先,根据某地区电网220kV变电站负载率和220kV线路负载率,设计一种基于电网安全性决策的电网建设优化方法。

  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变电站负载率和线路负载率两项指标,能较科学合理地反映电网建设项目排序方案水平,为电网提供投资参考和决策支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1所示。

  变电站协调因子指标定义为电网内各变电站负载率的标准差,文献[4]采用方差计算,但标准差更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是一个全局参数。变电站协调因子用标准差形式的计算方法,数学描述见式(2-1):

  变电站协调因子Cs数值越接近于0,表明变电站的空间布局与负荷分布匹配越好,站间的运行情况差异性越小,不存在部分变电站长期重载而部分变电站长期轻载的情况,各变电站布点、建设时间安排合适,有利于保障电网安全性较好。

  线路协调因子CL指标定义为电网内各线路负载率的标准差,数学描述见式(2-2):

  线路协调因子CL反映了电网运行的线路潮流是否均衡。在同一负荷水平下,CL的数值越接近于0,表明电网的各线路潮流越平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越高。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满足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提高电网可靠性,防止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而出现大面积停电,以及由于负荷的增加出现线路、变压器及其它电力设备严重过负荷情况。因此,电网建设项目的投产方案应当首先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5]。

  在正常运行最大负荷方式下,为了满足电网安全性要求,需要新建变电站来缓解重载情况,通过新建项目,可以分担重载变电站部分负荷,降低重载变电站的负载率[6]。在缓解重载问题过程中,由于重载变电站可以由其附近不同的待建项目来承担部分过负荷,这样解决变电站过载问题会有不同措施[7]。因此,本文根据电力系统潮流灵敏度分析,得出机组出力变化时,相关重载变电站和重载线路变化量,变化程度越大,说明该部分线路和主变安全性越低,在电网建设规划时应优先解决该部分的重载变电站和重载线路。本文提出基于电网安全性决策的电网建设优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据该地区2014年负荷预测,可以得到规划年即第2015年在不考虑建站前提下的各220kV变电站负荷预测值,由最大负荷预测值可以得到过载的220kV变电站主变信息和线路信息,文中变电站主变负载率重载界定值取60%,线%。

  以解决过载变电站主变和过载线路为目标,根据潮流计算的灵敏度分析,得出改变机组出力时,相关线]。此时分析线路和主变过载原因,制定电网建设方案。

  所研究电网系统的每一个电源节点的发电功率,给定一个变化量(?驻Pi ),计算支路和稳定断面潮流变化量(?驻Pj),将二者的比值zji作为支路和稳定断面潮流功率对电源功率的灵敏度,定义为,如公式(2-3)所示:

  将该建设方案并入原始电网,可以计算在2014年基础上,新站投运后的安全性指标,校验制定的电网建设方案实效性。

  以某地区电网为例,该电网系统有11个节点,包括8个220kV变电站和3个常规电厂,22条已建支路,系统的初始可行网络如图3-1所示(虚线表示规划部分)。如图所示,该地区电网大部分负荷位于北部,而电源位于西部;由于电厂B、C处于居民负荷区,考虑环保减排,规划其发电量将逐年减少,后期电源规划着重放在西部,这必然造成西电北送的潮流加剧,进一步增加A-D-E-F-G-H-J-K输电通道压力,故该地区电网项目建设重点一直处在西部地区。

  根据2014年负荷预测,可以得到规划年即次年在不考虑建站前提下的各220kV变电站负荷预测值,如图3-2所示,该地区220kV变电站次年最大负荷预测和地区最大负荷预测趋势一致,预测趋势较为合理。由最大负荷预测值可以得到过载的220kV变电站信息,具体如表3-2。

  以解决表3-2过载变电站主变和过载线路为目标,根据潮流计算的灵敏度分析,得出改变机组点出力时,相关线路和稳定断面变化量。此时,将过载变电站主变设置为稳定断面纳入灵敏度分析,调节西部最大电源A电厂机组出力,得出支路和稳定断面灵敏度如表3-3。

  由表3-3灵敏度分析可以看出GH1、 GH2和G站主变断面受A电厂影响较大,若A电厂出力越大,该线路和该站安全性越低。综述可以看出,“D-E-F-G-H-J”输电通道,目前输电压力最大的是福洛线通道,需在“H-G”通道投入变电站实现了分流,使“H-G”断面潮流得到了一定改善。故鉴于该地区目前变电站建设情况,制定电网建设方案:在“H-G”通道投入变电站M、Q。

  将该建设方案并入原始电网,可以得出在2014年基础上,新站投运后的安全性指标。

  由表3-4可以得出,将该建设方案并入原始电网2014年重载线路和变电站主变负载率都大幅度降低。在计算安全性指标时,以2014年该地区电网的结构及参数为基础,计算得到该地区电网220kV重载线路和主变安全性指标。如表3-5所示,可以看出按照上述电网建设方案,变电站投运后线路协调因子和变电站协调因子都相应减小,表明该地区变电站的空间布局与负荷分布匹配越好;该地区电网运行的线路潮流更加均衡。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网安全性决策的电网建设优化方法,并引入一种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较为科学、全面和合理。以某一地区电网为例,按本文提出方法对制定电网建设方案,并校验其合理性。总之,本文提出的理论和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电网建设项目排序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符杨,孟令合,胡荣,等.改进多目标奴群算法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9,33(18): 57-61.

  [2] 王绵斌,谭忠富,张丽英,等.市场环境下电网投资风险评估的集对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19): 91-98.

  [3] 马博.电网建设投资评估与优化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为落实陕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关于加强陕西全口径发电数据采集与统计工作的通知》(陕电调〔2012〕1号文)要求,集中解决自备电厂等非统调电源运行数据缺失问题,全面提高全口径发电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35kV大柳塔热电厂加快厂内通信设备、电厂自动化设备及电能计量设备改扩建,完成发电信息接入榆林地调自动化系统和计量计费系统联调工作,满足陕西省全口径发电信息采集与统计的需求。针对有关文件要求[1~3],需要对大柳塔热电厂相关设备进行改扩建,满足将大柳塔热电厂远动信息和计量信息上传榆林地调的目的。经过需求分析和目标分解,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建设一套与榆林供电公司110kV大柳塔变电站连接的光纤通信电路,实现调度自动化信息光纤专线传输;

  ②建设一套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将远动信息和电能计量信息分别接入榆林地调安全Ⅰ区和安全Ⅱ区的调度数据网络;

  ④建设关口电能量采集终端,更换监测点电能表,将上网关口和机组电能量信息上传至电能计量系统主站;

  ⑤配合110kV大柳塔变电站光纤通信电路、榆林地调数据网络设备的扩容和软件调试,确保网络通道的完整与畅通;

  ⑥配合榆林地调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和电能计量系统主站联调,确保上传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大柳塔热电厂是一座上世纪90年代末投运的电厂,共建设了4台热电联产机组,其中1#和2#机组已经停运,3#和4#机组处于运行状态,运行机组的装机容量24MW,通过35kV热大Ⅰ、Ⅱ两回线路接入榆林电网。由于电厂的装机容量小,电厂的远动系统仅用于本地监控,上网电量结算关口安置在110kV大柳塔变电站一侧,电厂的自动化信息一直没有接入榆林地调系统。

  针对陕西省调的有关要求,榆林地调和神华神东电力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大柳塔热电厂远动系统和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电厂的自动化和通信系统情况如下。

  (1)远动系统。电厂建厂之初,建设了一套由河北电力自动化所生产的模拟量采集装置,完成电厂发电机组、主变、线路、母线等设备的电气信号采集,断路器状态由热工系统采集,转发给模拟量系统的通信管理单元,通信管理单元将所收集的实时信息上传给主控后台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画面监视。该系统经过长时间运行,还存在如下问题:(a)部分机组频率、主变温度等信息误差大;(b)该型号设备早已停产,备品备件不容易找到;(c)通信管理单元没有设置与地调的通信接口。通过与制造商联系,对方愿意提供售后技术服务,对坏损部分进行检修更换,并在通信管理单元扩展与地调通信的接口部件。

  (2)计量系统。发电厂建设了3面电度表屏进行电能计量。电能表中除两回上网线路的电能表是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之外,其它都还是老式的机械式电能表。仍沿用过去人工抄表模式,没有实现自动抄表。

  (3)通信系统。没有建设专门的调度自动化通信网络,也没有建设与榆林地调的载波电话通信。为了实现两回出线的纵差保护,在大柳塔热电厂和110kV大柳塔变电站之间敷设了一条12芯光缆,纵差保护使用了其中4芯,备用2芯,还有6芯没有使用。

  除此之外,另外的问题是该电厂设备已经老旧,运行不稳定,所生产的热力容量已经不满足当地供热需求,新规划的新电厂正在审批之中。根据计划,该电厂生命周期只剩下3年左右。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文件的要求,发电厂和变电站需要采用双平面调度数据网络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计量计费系统主站实现通信连接,考虑到大柳塔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建设双平面调度数据网络成本太高,没有必要,决定选择面数据网络[2,4-5]。为了方便设备维护,通信系统和数据网络设备拟采用榆林地区发电厂/变电站自动化信息接入普遍使用的设备,做到设备通用。由于现有远动通信管理单元不支持网路接口,扩展一路异步串口采用IEC101规约与榆林地调主站通信。为了实现网络通信,采用串口转网络网关将远动信息接入Ⅰ区网络。由于电厂原先没有自动抄表系统,本期新采购电能量远方终端实现电能量信息采集和接入。为了实现电能量自动抄表,将考核节点的机械电能表更换为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在光纤通信方面,在电厂侧建设一台155M光端机,在110kV大柳塔变电站侧的Metro3000光端机上扩展一块155M光纤接入业务模板,实现二者之间光纤通信连接[6]。基于以上原则,大柳塔热电厂光纤通信电路、调度数据网络设备和自动化设备改扩建方案如图1所示。

  图1中,光纤通信电路选用华为Metro1000 155M光端机,广州世纪人ODF48/MDF200/DDF32综合配线架,济南能华NH-AD220D48高频通信电源。数据网络设备选用H3C MSR5040路由器,卫士通SJW77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和H3C S3600网络交换机。

  在提出信息接入方案之后,结合榆林地调、榆林信通和大柳塔热电厂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一方面对所提出的接入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扩展系统功能,满足各方的需求,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1)榆林地调EMS主站接入。目前榆林地调支持两种接入方式,一是网络接入,二是四线MODEM接入。网络接入时采用IEC104协议,榆林地区95%以上的厂站信息接入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大柳塔热电厂远动主机不支持IEC104协议,需要采用四线MODEM接入方式。除了网络接入方式MG体育,目前还有一种UART数字式接入方式,通过PCM机的数字口和网络终端服务器都可以方便实现数字接入。相对于四线MODEM模拟接入方式,数字式接入有许多优点:(a)可以省掉四线MODEM环节;(b)通信速度可以提高;(c)通信误码率也可以降低。如果采用直接数字连接方式,需要对主站通信服务器系统的MODEM池进行改造,仅仅为了大柳塔热电厂一个厂站信息接入进行改造经济上不划算,此外,增加信息接入方式也会提高系统维护的难度。考虑到调度数据网络通道的覆盖率,以及进行远动通道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期项目建设仍采用四线MODEM方式接入。

  (2)通信系统接入。在过去,大柳塔热电厂没有通信设备接入榆林信通的通信系统,在电厂侧建设光纤通信电路之后,在电厂建设电力系统内部的载波调度电话就具备了基础条件。为了方便通信设备维护,也有必要在厂站侧通信设备屏柜内配置一部载波电话。为此,本期项目建设时在榆林信通本部和电厂建设一对PCM设备,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和四线MODEM接入。根据榆林信通常用的PCM机型号,本项目选用了瑞斯康达RC3000型PCM机。

  (3)电源系统。大柳塔热电厂是早期建设的电厂,主控室建设有直流电源系统,用于继电保护等关键设备的供电。远动系统和新建设的通信系统、电量采集系统没有专门的不间断电源。为了保证自动化信息接入的可靠性,本期项目建设一套梅兰易事特3kVA的逆变电源给这些子系统供电。

  综合以上考虑,由于远动信息通过PCM机接入,不再接入Ⅰ区网络,为了节省项目投资,本期项目不建设Ⅰ区纵向加密网关和Ⅰ区交换机。调整后的接入方案如图2所示。

  此外,由于大柳塔热电厂没有空余的屏柜位置,却有4面800×600×2260规格预留空柜,空柜顶部还装修了隔离墙板与建筑物连为一体,移装屏柜的工程量大。为此,项目改扩建时利用现有屏柜的基础,设计加工机柜内部配件,使其具备固定安装19英寸标准机箱的条件MG体育。

  基于确定后的接入方案,同时按照电力企业通信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分部门维护管理的实际,进行了系统集成设计,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如图3(a)、(b)、(c)所示。

  通信设备屏中,PCM机的E1接口直接连接到DDF配线#连接器,DDF配线M光口通过光纤跳线连接至ODF配线架,再从配线架转接至纵差保护柜的尾纤盒。PCM的二线音频和四线音频线跳接至MDF配线架,远动终端四线MODEM信号线和电话机信号线跳接到MDF配线.结束语

  根据所提出的系统集成设计和施工方案,在完成设备采购和现场施工调试之后,大柳塔热电厂的远动信息和计量信息成功地接入榆林地调的主站系统,项目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也验证了所提出接入方案的正确性。

  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保证了所设计的系统集成方案满足各需求方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大柳塔热电厂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接入需求的同时,尽量节省项目的建设成本,实现了较高的性价比。

  [1]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S].信息网络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0号,2002.

  [2]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S].电监安全[2006]34号,附件1,国家电监会,2006.

  [3]DL/T547-2010.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S].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1(7).

  [4]钱君霞,沈泓,霍雪松.江苏电网110、35kV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电力,2010(10):75-79.

  [5]刘丽榕,王玉东等.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建设方案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18-21.

  [6]张辉,聂正璞,万莹.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89-90.

  基金项目:西安市2012年产业技术创新计划-技术转移促进工程(项目编号:CX12185-4)。

Copyright © 2012-2024 九游会 版权所有
电 话:400-023-4588  手 机:13588441115  传 真:400-023-4588  E-mail:admin@fy-zr.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九游工业园88号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